研究生硕士网 2025考研院校信息库

调剂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调剂公告 > 2024考研调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2024考研调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2024年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有调剂名额,欢迎初试成绩(单科与总成绩)达到国家A类地区合格线的考生申请调剂。


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设有新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部)、1个研究院,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有机械工程、环境工程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6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和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面向国家机械制造、资源环境、能源动力等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6人、高级实验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比例为72.2%;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2人,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目前拥有“特种机器人”、“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海洋深水立管重要构件设计与智能管道研究”等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以及“水下焊接高端装备与工艺技术研究”北京市级高层次创新团队,“机械工程基础教学育人团队”、“工程图学教学育人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为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2023年,“低碳节能环保”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先进连接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团队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学院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8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400余人,每年就业率近100%。学院实验室面积1万多平米,年竞争性科技经费约4400万元,年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近三年来,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约20项。 

奖助体系

1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具体奖助项目设置如下:

研究生奖学金由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和捐资助学特设奖学金等组成。其中,新生学业奖学金100%全覆盖,一等奖10000元/生(20%),二等奖8000元/生(20%),三等奖4000元/生(60%)。助学金系列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正常的三年学制年限内,每人每年享有7000元的助学金,覆盖面100%。进入学位论文(课题)阶段的优秀研究生还会收到导师发放的科研补助或其他福利待遇,研究生毕业阶段还可申请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此外,学校还选拔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国(境)外短期交流学习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经济困难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申请从事“助教”、“助研”或“助管”,参加“三助”工作的研究生,津贴为300-500元/月。

         

专业代码和名称

  接受调剂的一志愿专业范围

      (含招生专业)

  调剂需求

  (预估)

080200 机械工程

(学术学位)

08工学(英一、数一)

29人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

08(英一、数一/数二);0776 环境科学与工程

14人

085500 机械-机械工程领域

(085501)

(专业学位)

0855机械、0802机械工程;085404计算机技术(不超过2人)、085405软件工程(不超过2人),085406控制工程(不超过2人)、085407仪器仪表工程(不超过2人)、085410人工智能(不超过2人);085601材料工程(不超过4人)、085603冶金工程(不超过3人)

35人

085700 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085701)

(专业学位)

0857资源与环境;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不超过2人)、085404计算机技术(不超过2人)、085406控制工程(不超过3人)、0855机械、0856材料与化工、0858能源动力、0859土木水利;0776 环境科学与工程

27人

085800 能源动力-清洁能源技术领域(085807)

(专业学位)

0858能源动力;085906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35人

注:本表各专业调剂需求人数,会根据实际招生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学院长期致力于海洋能源开发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多相流体高效分离与环保技术、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400多项。


◆特色研究方向一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发明专利特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国防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金奖、国际发明专利金、银奖等多项奖励。使用Pro-E、UG NX、Ansys、MSC.Marc、Abaqus、SysWeld 等现代CAE 软件,综合应用机械传动、强度分析、结构材料、优化设计等学科的知识,在能源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国家支柱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研发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可重复锁紧装置高刚度高阻尼实现及微动运行机理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洛伦兹轴承双态磁通影响机理研究及高偏转刚度高敏感精度实现”、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项目“特种磁悬浮轴承技术及应用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烟气轮机叶片功能梯度涂层的力学及冲蚀磨损行为研究”,以及企业委托项目“高强钢超声喷丸强化理论和实验研究”、“天线转动机构模拟器研制”、“磁悬浮 CSG 旋转调制系统加工装配技术研究”、“新型动压气浮增压涡轮开发”等纵横向课题。

◆特色研究方向二

海洋能源开发作业技术与装备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 等检索收录1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0多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二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奖励。在水下焊接高端技术与装备和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工作。承担“海洋油气管道高强管线钢超音频脉冲 TIG 焊电弧行为及适用性”、“海上气浮式能源岛-振荡水柱复合系统的水动力性能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核电厂检修用水下焊接技术”国防科工委重大项目、“先进轨道交通盾构机智能工厂”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等, “CRDM 密封焊缝远程控制现场维修专机控制系统开发”、“水下激光焊接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调试”等企业课题,纵横向课题共计30余项。开展的特色研究技术包括:海洋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核电站水下环境电弧与激光维修技术、海洋工程结构建造与水下维修技术、盾构机刀盘舱内高压动火维修技术、压力环境增材制造技术、水下摩擦叠焊技术与配套装备。

◆特色研究方向三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被 SCI、EI 等检索收录 20 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70余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焊接机器人”、“全身多功能康复机器人”等代表性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钢结构建筑、现代物流及港口机械、医疗康复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国家重大核心装备和机器人研发需求进行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超大型构件机器人协同作业的打磨、涂装关键技术研究”、“强辐射条件下拆解机器人系统设计集成及试验验证”、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声引导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机器人系统的开发”、“面向冬奥冰雪运动损伤康复机器人研制”,北京市教委“能源装备核心部件机器人柔性焊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基于 AGV 机器人的物流装备自动化系统研发”、“盾构机自动焊接机器人”、“智能康复辅助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等企业课题,纵横向课题共计40 余项。开展的特色研究技术包括:特殊环境下的移动焊接机器人本体结构技术、微创手术导航、康复及助力/助行机器人研究、离散化制造领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特色研究方向四

清洁能源技术与节能环保设备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在“以产品研发为目标导向、机理与特性研究为基础支撑”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所研制开发的旋流气浮一体化污水除油设备、轴向涡流分离器、微细气泡发生器先后在中石化中原油田、中海油秦皇岛QHD32-6 油田/ 流花LH11-1油田/ 锦州JZ25-1 油田、中石化沧州分公司等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并推广应用。在清洁能源技术与节能环保设备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承担“增强型地热系统热-流-力-化四场耦合热质传输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系统的高可靠微流控压及抑振策略”和“高热敏性高活性农特产品保质干燥机理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微液滴分散强化吸收传质的天然气脱水机理与特性研究”和“不同重力条件下相分离冷凝管流型调控与冷凝强化机理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级协同管式高通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成泡机理与特性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市教委联合资助项目、以及中海油 / 中石化 / 中石油等纵横向课题 40 余项。开展的特色研究技术包括:油气集输工程领域的油井产出物内联紧凑分离、高效节能原油脱水( 盐)、含油污水高效除油净化处理,油品天然气储存消费环节的排放污染控制与净化处理( 脱水/ 脱硫/ 除尘)、油罐机械化清洗技术,市政工程领域的污泥脱水和水质净化分离技术与设备,太阳能和地热能综合利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强化传热及节能技术、高效相变储能及控温技术、暖通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废润滑油循环再利用技术、油气高效储运技术。

请加入研招QQ群,群号:470332892;

联系电话:初老师 13011047123、010-81292878;

邮箱:biptmech@126.com

我校研究生处招生信息参阅:https://www.bipt.edu.cn/pub/yjszsw/

机械工程学院介绍参阅:https://www.bipt.edu.cn/pub/jxgcxy2023/index.htm

正式调剂报名以教育部官网调剂系统为准:http://yz.chsi.com.cn/,申请调剂请务必在此填写报名信息。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院校公告